藏书 | 读书 | 博客 | 维客 | 资源
读书
陆陆续续,本轩主人读了186本书,写了221篇读书笔记。
最新(2025年07月14日)发表的书评是《地平线外皆为无知》,评点的书籍是《国家与生活机遇——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1949-1994》。
浏览书评手气不错
随意走走,与书结缘
认识版主
Leader, Learner, Enabler
Cross Fields Management
园区级别招商和开发、电子制造服务业(EMS)全产业链、工业房地产全产业链、国际学校管理和运营、管理顾问等。
大型团队管理、运营、IT、市场等领域有极为丰富的经验。
目前,属于自由职业。
Work-Live-Play
藏书、读书、编程。翻译并出版了九本书籍,涵盖心理、历史、传记、科学等多个领域。
爱听音乐,爱看电影。不养宠物。
爱去有人文历史内容的地方旅行。
Happily Married
1999年结婚。长居苏州。
育有一子,还在读书。

Phrases with value, insights
QOTD
Words that inspire and educate
WOTD
常常回到自己的过去,是衰老的表现
今日写作4篇

【学习Logo】第三天:过程
有了前两天的积累,老彼得终于可以迎来他编程入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:过程。 我先是和老彼得讨论了一些“过程”的概念。比如收看“喜洋洋和灰太狼”,那么一般的步骤就是:打开电视机、用遥控器选择32频道;比如削铅笔的一半步骤就是:拿起削笔器,把要削的铅笔插进去,然后夹住,然后旋边上的摇杆…… 通过这些深入浅出的例子,老彼得理解了过程的几个特点: - 过程是比较固定的一些动作的总称; - 过程可以被重复,而且每次得到相同的结果; <!--more--> 同时我也教了他编写过程的命令是EDIT。 我要求他编写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六边形、虚线、园、虚线正方形的过程。前5个他都非常轻松的完成了。在进行虚线正方形的编写的时候,他稍微“迟疑”了一下。然后我提示他说,在虚线正方形的过程中,可以用已经写好的“虚线”这个过程。于是他也顺利的编好了这个过程。 最后,我教了他SAVE/LOAD这一对指令。这样他就可以保存自己编写好的过程,以便下次使用了。 下一次,我准备教他变量。 [](http://www.rsywx.net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10/07/logo-procedure.png)

一本需要严肃对待的喜剧
[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](http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11525673/)是一本需要严肃对待的喜剧。 豆瓣上对此的解读有很多,比如对M. Gustav的解构以及他与茨威格的关联,对《苹果的男孩》的解读,有对“永远回不来的昨日世界”的感慨,有对“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绅士”的判定。 08年的时候我看[《巨人传》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549.html),写了一篇书评:[一本需要严肃对待的闲书——评《巨人传》](http://blog.rsywx.net/2008/12/30/on-gargantua/)。我觉得,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也是这么一本需要严肃对待的喜剧。 <!--more-->  故事的主线很简单,围绕着去世女伯爵夫人的遗产争夺,M. Gustav陷入了一个阴谋。被陷害、入狱、越狱、逃亡、洗清罪名、死去。 正是这故事的展开和拍摄手法具有着浓烈的古典浪漫主义的味道。 几个细节: - M. Gustav对Zero如何花销那五块钱的教诲; - M. Gustav不能离身的香水,名为L’air de Panache; - M. Gustav明明有alibi,却不愿意提供,只是为了对方那位女子的名誉; - 巨搞笑的越狱桥段; - 巨搞笑的缆车桥段和前往修道院和Serge X见面的桥段; - 巨搞笑的滑雪追凶桥段; - 靠着Mendl\'s蛋糕混入酒店的桥段——还重复了两次! - 火车两次意外停靠,以及Zero在火车上两次被宪兵质询,以及M. Gustav两次为Zero挺身而出——一次成功了,一次他付出了生命。 也就是说,在一切可能违背我们常规意识的前提下,情节得以展开。但是我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觉得意犹未尽。 导演显然不想让我们悲哀,于是淡化了一切可能牵扯到暴力的东西——两个例外,一个是Agatha姐姐被砍下的头;一个是律师的四根断指。 所有的一切都在轻松愉快的铺陈中展开,再加上观众们早已有心理准备的“主角光环”,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轻松愉快。大量长镜头的使用,也渲染了这样的氛围。 直到最后,是的,直到最后。当Zero再次面对宪兵队的质询并要被带出列出,M. Gustav再次挺身而出,Zero回忆起M. Gustav说的那句最著名的台词: > You see, there are still faint glimmers of civilization left in this barbaric slaughterhouse that was once known as humanity. 可是,此时的画面早就变成了黑白色,而不是第一次这样的场景中的彩色。对《辛德勒名单》的致敬注定这第二次类似的冲突必然是悲剧。 M. Gustav死了,欧洲的文明也死了。M. Gustav财产的继承人是Zero,而欧洲文明的继承人何在? =============== 由一本书引起一个故事,而这个故事又是由书中的两人面对面讲述,这样的手法是不是很熟悉? ================ 面对着对人性的undoing(茨威格语),最理性的理性就是没有理性。我们有办法逃离而隐世,就像M. Gustav和Zero、Agatha准备做的那样?回答的是悲观的。M. Gustav只是为了能保留这野蛮人的屠宰场里最微弱的一个称为“人性”的闪光点,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 >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has begun. M. Gustav和Zero等在酒店外面时,前者对后者如是说。 什么已经开始?开始的结束的结束的开始。这个回文似的隐喻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冲击,也有着明悟。 任何时刻,任何发生,都有着起承转合。有开始的,有结束的。结束的开始,意味着新的开始已经进入了结束的进程。在某种意义上,有点“凤凰涅磐”的含义。 凤凰自知将死,就会自焚,而灰烬中最后一颗火星殒灭之时,就是凤凰再生的开始。 在这个意义上,导演更像是为欧洲的文化新一轮的复兴发出了第一声的呐喊。Those good old day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