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 | 读书 | 博客 | 维客 | 资源
读书
陆陆续续,本轩主人读了186本书,写了221篇读书笔记。
最新(2025年07月14日)发表的书评是《地平线外皆为无知》,评点的书籍是《国家与生活机遇——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1949-1994》。
浏览书评手气不错
随意走走,与书结缘
认识版主
Leader, Learner, Enabler
Cross Fields Management
园区级别招商和开发、电子制造服务业(EMS)全产业链、工业房地产全产业链、国际学校管理和运营、管理顾问等。
大型团队管理、运营、IT、市场等领域有极为丰富的经验。
目前,属于自由职业。
Work-Live-Play
藏书、读书、编程。翻译并出版了九本书籍,涵盖心理、历史、传记、科学等多个领域。
爱听音乐,爱看电影。不养宠物。
爱去有人文历史内容的地方旅行。
Happily Married
1999年结婚。长居苏州。
育有一子,还在读书。

Phrases with value, insights
QOTD
Words that inspire and educate
WOTD
常常回到自己的过去,是衰老的表现
今日写作5篇

七月十五日
是日晨,上携后、太子微服出访,去人民路电信营业厅办理原寝宫电话注销事宜。稍后于古籍书店购买书籍五本,多为三国相关,即[《三国志》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478.html)、[《毛批三国演义》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480.html)各一。 少顷去工商银行办理转帐事宜。工作人员所要上之签名,上龙飞凤舞。工作人员曰:圣上签字过于潦草,可否签得略具可读性?上对曰:汝既求朕签名,则朕签名一概如此飞扬矣;若需可读,则不应索要签名,而应要求具名即可。工作人员面有羞色,无言以对。 于星巴克用午膳,拉铁咖啡乃上之favorite。 午后回宫,唤老猫而老猫不应,遍寻不见。疑走失,心甚担忧并可怜之。贴“老猫招领”广告一份,晚外出吃饭回来后发现广告被揭,十分鄙夷这些没有同情心的人。 没有了老猫的日子,心里有点空虚。

Dart 1.5.3的一些变化
[](http://www.rsywx.net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07/Ashampoo_Snap_2014.07.15_22h13m10s_003_11.png) Dart是一个发展非常快速的语言。如今最新的版本是1.5.3。自从今年1月份我写了两篇关于Dart的文章([**一**](https://blog.rsywx.net/2014/02/18/sitepoint-article-dart-symfony-part-1/)**,**[**二**](https://blog.rsywx.net/2014/02/18/sitepoint-article-dart-symfony-part-2/))以来,Dart语言本身,尤其是我用到的Polymer部分,有了很大的变化。 为了准备8月9日(暂定)于苏州举行的,由[G4P.cc](http://www.g4p.cc)和[GDG Suzhou](https://groups.google.com/forum/#!forum/gdg-suzhou)联合举办的活动,我对之前编写的Dart小程序进行了调试。本文就在这次调试中发现的变化进行一些总结。 <!--more--> 一个Dart/Polymer程序的架构没有变化,还是由三部分组成: - 入口程序,比如`getqotd.html`。这个文件提供了页面的布局和对Polymer元素的调用。 - Polymer元素模板,比如`qotd.html`。这个文件定义了一个Polymer元素的布局和一些基本设置。 - Polymer元素的代码,比如`qotd.dart`。这个文件也是该Polymer元素的驱动代码部分,也可以是我们编写的一个Polymer/Dart程序的核心。 **入口程序** ```lang=html <head> <meta charset=utf-8> <meta name=viewport content=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> <title>QOTD Sampe App</title> <script src=packages/web_components/platform.js></script> <script src=packages/web_components/dart_support.js></script> <!-- import the qotd --> <link rel=import href=qotd.html> <script type=application/dart>export 'package:polymer/init.dart';</script> <script src=packages/browser/dart.js></script> <link rel=stylesheet href=css/bootstrap.min.css> </head> ``` 这是一个标准的入口程序的HTML头部分。与之前相比,该部分加入了移动设备的支持。 另外,所引用的JS文件也改为`platform.js`和`dart_support.js`。而原来的:`<script type=application/dart>export 'package:polymer/init.dart';</script><script src=packages/browser/dart.js></script>`已经被弃用。我个人对这个改变比较欢迎。毕竟原来的语句很不像HTML。 **模板** 重要的改变有两个。 一个是在原先的`<polymer-element>`定义之前必须再加一个`<link rel=import href=packages/polymer/polymer.html>`语句。 第二,鉴于Dart已经重新对shadow DOM进行了更好的支持,于是可以在`<template>`中直接加入对CSS的引用,如:`<link type=text/css rel=stylesheet href=css/bootstrap.min.css>`这样。 **代码** 鉴于上述的第二点,代码中原先需要的对shadowDOM进行`applyAuthorStyles`的操作就不再必要。事实上,如果你写了,Dart编译器会给出`deprecated`的警告。 基本上我发现的改动就是这些。当然,改动肯定不止这些。我在O\'Reilly买了一本*Dart: Up and Running*的书,电子版已经更新并专列了一章介绍新的变换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Reflection的引入。 本文收录于[[go4pro.org](http://www.go4pro.org/)]

个人写作工具链引介
和一位重度文字创作者+声线好听到爆炸的读书会老友聊天时,她提到她过往多年的文字创作和素材之前都放在某国内博客站点上,后来这个站点倒了,她没来得及备份——或者说站点没有提供迁移工具,很多文字和素材都丢失了。 正好这段时间我也在总结个人写作的工具链,于是我决定加快进度,写一篇文字作为引介。 <!--more--> 我目前的写作,遵循如下的流程: [mermaid] graph LR; 本地写作-->版本控制兼简单异地备份; 版本控制兼简单异地备份-->提交到博客平台; 提交到博客平台-->分享到社交平台; 分享到社交平台-->定期备份; [/mermaid] ### 本地写作 对于本地写作,我建议使用[MarkDown](https://www.markdownguide.org/basic-syntax/)语法(简称MD)。 1. 它很容易上手,用上10分钟就能满足大部分书写要求——我这篇文字就是用MD写的。 2. 由于书写时可以集中在**内容**,而不是**格式**,所以可以提高写作**效率**。 3. MD是纯文本格式+(以文本进行的)特殊标注,所以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兼容性。最坏情况下,你的文字内容可以得到保存。 4. MD可以支持很多排版的内容,比如插入图片、外链、媒体文件等。 5. 由于MD文件是纯文本文件,可以进行有效的版本控制。版本控制可以让你“回溯”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,有点像Word里的“修订”功能,但轻多了。 6. 目前,有很多很好的软件支持MD语法写作,很多内容发布平台也同样支持MD语法。 我目前用的本地写作工具是[Obsidian](https://obsidian.md/),支持Windows/Mac/Linux全平台。我之前也有过[简单的介绍](https://blog.rsywx.net/2020/06/21/try-obsidian/)。  ### 版本控制兼简单异地备份 用纯文本进行写作的好处之一是:可以进行**版本控制**。简单地说,可以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。在写作——特别是大量修改——时,这个功能有时非常有用。 同时,版本控制还可以被当做简单的异地备份来使用,因为你的文件都会通过你的commit/push而保存在离你很远很远的服务器上。 我目前使用的版本控制平台是[gitlab.com](https://about.gitlab.com/),另外一个更出名的是[github.com](https://github.com/)。两者都支持免费注册和私人仓库。 我使用了[SourceTree](https://www.sourcetreeapp.com/)作为可视化的版本控制软件。 ### 提交到博客平台并进而分享到社交平台 我的建议是,最好自己申请一个域名,搭建一个虚拟主机,然后安装一个Wordpress的博客平台。这样,自己所有的文章在本地编辑完成后,只要经过很少的调整(主要是调整图片、媒体文件的上传和位置),就可以在自己的专属平台上发布。肾上鄙人在下我的博客是:[blog.rsywx.net](https://blog.rsywx.net/)。 然后,你可以再次将内容转而分享到社交平台。 ### 定期备份 最后,是进行定期备份!你可以备份到移动硬盘上,打包加密后放到网盘上。如果你所有的文章都经过这个流程,那么你只要备份你当地的文稿即可。 以上是我个人目前写作工具链的引介。供参考。

美国秩序的根基
很快——几乎手不释卷,也很认真——做了不少摘录——地看完了[《美国秩序的根基》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971.html)一书。 <!--more-->  本书573页,50万字,12章,系统地论述了美国秩序的渊源、发展。作者是拉塞尔·柯克,根据豆瓣的简介: >20世纪70年代初,本书首次面世时,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:理查德·尼克松不光彩地辞去总统职务,越南战争正走向灾难性的结局,大学正从学问的殿堂堕落成疯人院…… 简单地说,美国进入了“失序”状态,而“秩序”正是柯克在第一章标题中明确了的“人类的第一需要”。他进而阐述道(粗体为本文作者所加): >**秩序是灵魂的第一需要。**除非我们认可某些约束自身的秩序原则,否则便不可能爱我们当爱之物。**秩序是共同体的第一需要。**除非我们认可借以实现正义的某些秩序原则,否则便不可能与他人和睦相处。**良善社会的特征是保有相当程度的秩序、正义和自由。**在这三者之间,秩序居首:因为只有在合理的公民社会秩序之中,正义才能实现;而且除非秩序能赋予我们法律,否则自由无非就等于暴力。 接下来的若干章中,柯克从各个来源去探究美国秩序所依仗的来源:希伯来、古希腊、古罗马、基督教、英国、殖民地时期、法国的知识分子(参见[《自由的声音:大革命后的法国知识分子》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954.html)),最后阐述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对美国秩序的重要奠基意义。 ========== 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。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佩恩的[《常识》(Common Sense)](https://rsywx.net/books/01848.html)“就像一把利刃刺进了英帝国主义的胸膛”,为美国人民的独立奠定了**正当性**的根基。若单论政治含义,本书的重要性也许比不上《常识》,但是这本书在当时美国那样一个环境下发布,对美国人民的激励则不亚于《常识》: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国家,有着设计良好的政府体系,过去已经、现在仍可在“上帝”的指引下,坚守本心、光大传统,坚定地走向有序、走向未来。 历史证明,当年美国人民的坚定和信心没有错。 =========== 时间跳到21世纪的20年代,我们在慨叹美国人怎么会选了这么“一个人”来当总统,怎么他们的新冠肺炎怎么也控制不好,对黑人的歧视虽然从法律层面已经予以禁止、但生活中仍然不鲜见黑人遭受不公待遇的时候,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:**美国是不是已经失序了?** 我曾在多个场合多次说过: >我不因为一个国家暴露出**很多**问题就会认为这个国家很糟糕。我更看重的是出现这些问题后,后续的处理、系统性的调整是什么;这些处理、调整有着怎样的执行和反馈、监督机制;有没有从这些过程中产生系统性的修正、改进和预防机制? 至少,一个国家如果可以弹劾其政府的首脑,那它就不是一个讳言自己的问题的国家。它可以仍然有很多问题,也可以仍然离完美很远,但它至少有了一个明确、可操作的纠错机制。只要纠错机制还在而且有效运行,犯下错误也就不那么可怕——因为纠错手段是正当的、合法的、有效的、有威慑力的。我认为,可怕的是纠错手段本身就是不正当、不合法的,即使它可以很有效、很有威慑力。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,ICE盲目地要求外国留学生回国或不得入境——如果下学期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线上进行的话。哈尔滨佛学院和闵行理工学院首先“揭竿而起”,于是最新的翻转是,政府已经取消了这一滑稽而无逻辑的决定。 我们在分析问题是,经常会只看表面的现象和浮夸的评论加之纷纭的舆论,而我们的思考在哪里? 要会思考,光靠快餐式的哺育是不够的。我喜欢自己去想,想不通了再参考一些经典的书籍,获得一些提示,再去思考;还是想不通,才会看一些当代人物的结论性论述,但会先和自己的一些基本立场进行交叉比对——如果出现太大的反差和冲突,特别是和我的直觉和本心有了反差和冲突,我还是会坚守自己的直觉和本心的——然后再参考一些与前述结论性论述相反的论述,综合起来看看是不是要修正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立场。 毕竟,我是一个很固执也很约简的人。